晋中市建立“四全”机制不断提升全市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水平
近年来,晋中市委老干部局积极探索离退休干部流入地、流出地管理服务路径,建立“四全”机制,全面提升全市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水平。
一“全链条”规范运行
一是搭建组织架构。按照试点先行、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工作思路,分层级规范组建流动党员党组织,确保流动不流失、流动不失管。市级层面,成立晋中市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党委(功能型);县级层面,除榆次区以外的10个县(区、市)全部成立了驻榆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活动党支部,做到应建尽建、不留空白。左权县按照“应纳尽纳、方便灵活、多重有效”的原则,在太原左权商会驻地山西创新中心成立驻太原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党支部;灵石县在县委老干部局建立“流动党员之家”,同时在10个乡镇和9个社区设立流动党员联系点。
二是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各级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级党组织负主体责任、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第一责任、把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责任体系,明确流出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承担主要责任,流入地党组织承担协管责任,所有社区党组织将离退休干部流入党员全部纳入,实施流入党员同等教育、同等管理、同等监督、同等激励。
三是规范运行体系。按照“动态化覆盖、项目化管理、精细化落实、目标化考核”工作思路,采取市县两级老干部局抓统筹协调、县(区、市)离退休党(工)委(总支)延伸管理、市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党委指导教育管理监督的运行机制,制定出台了“晋中市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党委工作职责”“各县(区、市)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党总支工作职责”“驻榆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党支部工作职责”“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责任要求”。构建起“老干部工作部门+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原工作单位党组织中社区党组织+流动党支部+党组织负责人+党建联络员+流动党员”的链条式组织体系。
二“全周期”教育管理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建立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五项制度,健全完善流入地流出地双向共管机制。建立定期摸排制度,建立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台账,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对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实行动态化管理;建立结对帮联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流动党员的联系沟通,帮助协调解决各种急难愁盼等问题,做到流出党员定期联系、定期问候、定期送学;建立持证报到制度,鼓励督促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就近就便参加流入地组织生活,定期向流出地党组织反馈流动党员的学习表现和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建立定期汇报制度,流动党员每季度要向流出地流动党支部汇报思想动态及外出表现。建立双向评价制度,年底由流动党支部对流动党员作出综合评价并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流出地党组织结合工作情况对流动党员进行等次评定。
二是严肃组织生活。把流动党支部纳入全市“示范+标准”创建中,以“主题党日+”模式为离退休干部流动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建立流动党员党委工作微信群,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党委定期在微信群推送“主题党日+”活动设计提示,切实提升离退休干部流动党支部党建工作质效,各离退休干部流动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活动形式,做到规定动作落实到位,自选动作精彩纷呈。
三是优化学习模式。推行“互联网+党建”模式,把支部建在“云端”,把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连在“线上”,开设“云端党课”“线上主题党日”“党课微视频”等微信公众号专栏,打造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指尖上的学习阵地”,为旅居异乡流动党员提供更精准、多元的服务保障。榆次区依托“榆次老干部家园”APP,专门设置流动党员功能模块,构建流动党员学习“云平台”。寿阳县通过采用“线上及时学+线下跟进学”双轨课堂模式,依托“钉钉”移动办公平台,引导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足不出户在线上学习交流研讨。
三“全天候”服务保障
一是落实阵地保障。精心打造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红雁之家”。立足各县(市、区)有大量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时间居住在晋中市政府驻地次区的现实状况,采取市县联建的办法,结合市休干所转型发展需求,将市休干所350平方米室内场地改建成党员之家、支部活动室、文体活动室等,重建300平方米门球场,为流动党员提供设施齐全、环境舒适的室内外活动场所。
二是落实经费保障。将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活动党支部每年5000元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级组织部门、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原单位给予适当补充,共同为“红雁之家”提供经费保障。目前“红雁之家”已成为230余名流动党员政治学习的主阵地、文化娱乐的主场所、发挥作用的主平台、延年益寿的主乐园。
三是落实基础保障。榆次区建立多医院选择、多套餐服务、多时间段体检“三多”模式,积极协调帮助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在流入地按照原标准接受体检,提供便捷服务。和顺县发放《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连心卡》,通过“一月一通话”与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沟通感情、掌握动态;“一节一问候”及时送去组织的问候和关怀;“一年一上门”听取意见建议,与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之间架起“连心桥”,实现“一卡联内外,服务零距离”,让流动党员在异地感受到“家乡暖”。
四“全方位”发挥作用
一是推行“党建+志愿服务”模式。以离退休干部流动党支部为牵引,鼓励党组织书记与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一肩挑”,一支部一队伍成立“银龄生辉”志愿服务队。
二是开展“三亮”活动。大力推进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向社区延伸工作,按照“有利于学习教育、有利于参加活动、有利于过组织生活、有利于发挥作用”原则,建立116个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积极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开展“亮党员身份、亮认领岗位、亮联系方式”“三亮”活动。
三是实施“能人返乡”工程。把流动党员管理与在外本土人才引进工作结合起来,纳入“银发人才库”,以春节、寒暑假返乡时节为契机,通过座谈交流、参观学习、在微信群晒志愿服务实事实例等系列活动,强化对流动党员的政治引领和组织关怀,教育引导流动党员充分发挥“在外”优势,积极向外宣传推介家乡好政策、好资源,分享外面城市建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好的经验做法,当好政策宣传员、项目信息员、发展联络员,造福家乡,建功当地。(来源:晋中老干部工作)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