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登录
红色吕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网络大学>红色吕梁

回忆父亲高有瑞

父亲高有瑞,1922年8月出生山西临县高家塔村。1940年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四区抗日村公所书记、村长、区财政助理员、区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山西省电缆厂党委书记、离石县铁厂书记、吕梁地区气象局局长、县人大副主任等职。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缅怀父亲抗战往事,让后人了解革命前辈抗战的峥嵘岁月,以此寄托我们对父亲的怀念。


ebfaa0e824924f1db86b8e951e5d69e8~tplv-tt-origin-web_gif.jpeg

一、投身革命

父亲生于临县高家塔村一个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有6人,父亲居二;兄弟二人,他是老大。父亲童年就很懂事,常帮祖父祖母种地、砍柴、担水、做零活,贫寒的家境使父亲从小养成了勤劳俭朴、坚韧刚强的性格。祖父祖母平时省吃俭用,在他10岁时送到本村私塾学习,指望父亲在读书上翻身,改变世代农耕命运。读书到14岁时,由于家庭困难,就辍学回家,祖父就让父亲到卧龙墕租种土地,维持生活。父亲在为生计奔波的日子里,适值离石牺盟会成员在四区开展宣传抗日活动。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父亲了解到共产党并不像阎锡山宣传的那样,杀人放火、共产共妻,而是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放人民大众的救星,对共产党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亲切感,萌发了加入抗日队伍一起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念头。

二、光荣入党

1938年日寇侵略离石,实行烧、杀、抢“三光政策”,父亲耳闻目睹了日寇给离石人民犯下的罪行,怀着阶级仇、民族恨,17岁的父亲毅然于1940年1月在池家卯参加了离石四区游击队,当了一名战士,从此走向了革命道路。

1754381278345680.jpeg

在游击队,父亲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战斗中冲锋陷阵、不怕牺牲,机智勇敢、不畏艰险。那时的区委书记雒云看到父亲办事稳妥,忠实可靠,有些文化,能写会算,对他很器重,于1940年6月派他担任三交多士村抗日村公所村长。为培养他加入党组织,亲自给他讲解党的基础知识和抗日斗争的政策和策略,讲解“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在雒云同志的引导下,父亲逐渐明白了抗日救国的道理。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开展抗战工作。1942年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由雒云同志介绍,在离石县四区墕口村加入中国共产党(候补期一个月),从此父亲把一生交给党,党叫干啥他就干好啥!

三、传递情报

班家溛距离石门墕碉堡三、四里路,处在对敌斗争的前沿阵地。1941年上级领导为了加强班家溛抗日斗争的工作,派父亲到班家溛抗日村公所担任书记。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下,父亲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成立游击小组,侦察敌情,传递情报,在敌人据点周围监视敌人外出“扫荡”情况。只要鬼子有出动的消息,游击小组人员就能把消息及时传送给各村。5月中旬,鬼子准备出动到西山一带“扫荡”,抢老百姓的粮食,父亲得到这个可靠情况后,马上汇报给区委书记雒云,雒云立即派人通知区游击队,游击队研究了袭击敌人的计划。在敌人必经路上埋上地雷,炸得鬼子人仰马翻,抱头鼠窜,没敢进村就逃之夭夭了。这次战斗,震慑了敌人,鼓舞了群众的抗日斗志。

游击小组时常趁夜色破坏碉堡附近的大道,以及日军的交通线,毁电杆、割电线,发动群众埋粮食、藏衣物,做好空室清野工作。经过艰苦斗争,摧垮了那一带的伪政权,建立起抗日新政权,抗日工作逐步开展起来,为开辟离石西山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四、配合行动

1943年,父亲在李家山村公所配合武工队,针对石门墕据点的日伪军展开斗争。利用敌人晚上不注意,将石门墕到三交的公路以及通往李家山的要道破坏多处,在靠近调堡附近的要道上埋上地雷,弄得敌人寸步难行,不敢肆意“扫荡”。

1754381378258297.jpeg

那时的维持会是日军设在各村的“耳目”。为摧毁维持会,父亲配合武工队人员,趁各村维持会长回家过年的机会,抓回30余名维持会长,进行教育,警告他们不再给鬼子送情报、送粮食、送物资,这样,就使鬼子的维持会成了“瞎子”“聋子”,维持会不能再维持了,使鬼子一下子失去很多“耳目”,自此,鬼子活动的范围日益缩小,各村群众相继恢复和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抗日组织迅速发展不断壮大。

五、纺花织布

1943年,父亲响应党的号召,组织和动员群众纺花织布。按当时规定:一个妇女半年一匹标准布(长、五丈二、宽一尺三寸),父亲挨门逐户布置纺织任务,并对纺织户进行认真的检查。自己也参与纺花织布,时间不长就掌握了要领,纺得又快又好。为提高纺织技术和纺织质量,父亲在检查中对每一道工序都要认真的查看,要求既要快、又要好,结实耐用。同时对织布技术娴熟,完成任务及时,织出的棉布质量好的妇女,给予奖励,这样就调动了广大妇女纺花织布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到纺花织布的运动中。

在父亲的组织和带动下,李家山村公所连续两年纺织任务完成得既快又好,广大群众不仅解决了自身穿衣问题,而且还支援了抗日前线。

六、擒拿汉奸

张二贵,临县人氏。自幼横行乡里,为乡邻所憎。后混迹社会,无恶不作,日寇侵占离石后张当了汉奸。到处收集抗日军民活动的情报和捉拿抗日积极分子,杀害抗日干部,日寇投降后,张自知干的坏事太多,便逃之夭夭,下落不明了。

在开展反奸清算运动中,上级组织在排查可疑人员时发现汉奸张二贵潜藏在孝义的消息,立即派父亲带两名游击队队员到孝义捕促张二贵,父亲等三人赶到孝义时,得知张已逃离孝义,又跑到深山老林了。父亲等三人一路风餐露宿、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深山老林。在茂密的林子里,他们一步步,一点点地在地上寻找张活动的痕迹,越走越深,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连续三天,他们吃尽了所带干粮,饿了渴了,靠野菜野果充饥,困了乏了,就靠着树休息,最终发现了张隐藏的地方,逮住了张二贵,将他五花大绑,不顾疲劳,昼夜不停地往回赶路,回到四区,胜利完成了任务。

七、动员参军

1946年,为反击国民党的进攻,支援前线,四区掀起了青年参军的热潮。父亲白天黑夜到各村做工作,让青年人认识参军才能打败国民党的进攻,才能保住家庭,摆脱剥削、压迫,使青年人逐步打消了怕苦怕死怕离家的思想,踊跃报名参军。四区报名的青年有160多人,光坪头村报名参军的青年就有11名。这些青年成为军队的预备役部队,积蓄了力量,随时能上前线。

八、参加土改

1947年夏,父亲随党校学员(吕梁)组成的土改工作队,由郭锡兰同志带队(1948年当过离石县县长),在离石县东属巴村搞土改试点。队员住在贫雇农家里,挨家挨户,访贫问苦,了解情况。

期间,由于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土改中出现了大搞逼供,对地主、富农甚至对稍有不满的干部和党员等捆绑吊打,乱打乱杀。宣扬“群众要怎么办就怎么办”,提出“贫雇农要代替党支部,说啥就是啥!” 其中,父亲深受其害。有一次,在群众大会上,有人煽动说:父亲说过,地主、富农范围划分扩大化等话,一些人不分青红皂白地把父亲五花大绑吊起来,用棍棒一边打一边逼问父亲,叫父亲承认说过此话,父亲严词拒绝。这时有个工作队队员站出来证明父亲没有说过此话,才把父亲释放下来,逃过一劫。

此后,土改工作队在东属巴村进行了四个月的试点工作,9月结束试点,完成了土改试点任务。

九、支援前线

1、1947年3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陕北,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并一分为三、即中央前委、中央工委和后委。叶剑英、杨尚昆组成的中央后委,进驻吕梁临县。杨尚昆亲自在碛口负责组织指挥疏散安置工作,就是将部分老人、领导者夫人、孩子约3000人和一批辎重器材及物资渡过黄河,转移到临县碛口、离石柳林附近的村庄。组织动员群众腾窑洞、筹粮食和草料,昼夜突击碾米、磨面、做军鞋、缝制衣服、运送物资,为安顿好后委人员的吃住问题,离石、柳林、临县三地的领导不遗余力地保障供给。

期间,父亲有幸见过叶剑英、杨尚昆等领导同志,聆听过他们的讲话、报告、深受启发,终生难忘。

一年后,蒋介石,胡宗南重点进攻陕北被粉碎,中央后委机关向晋察冀解放区进发,胜利到达西柏坡中共中央所在地。

2、1948年的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父亲在柳林发动群众,组织民兵支前,动员青年参军,输送大批粮䓍物资支援两大战役。其中:太原战役中,柳林筹集草6万斤,小米、花料等物资全数集中备用。

建国初期,父亲任四区区委书记。适逢国家百业待兴。父亲肩负历史使命,开展了一系列关键性的基础工作。领导四区人民,大力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成功地试办了互助组和以土地分红为特点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期间,他发动群众捐款捐物、支援抗美援朝战争;领导群众端正执行党的政策;进行了镇反和“三反”“五反”运动,取缔了一贯道等邪恶势力;开展了一系列禁毒、禁娼、禁赌的行为,涤荡了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净化了社会风气,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1754381471732134.jpeg

1955年任离山县委副书记,主管工业。他对全县工业情况做过一次全面调查工作,并对调查提出普查报告,推动了工业工作的开展。领导编制了第一个五年工业规划,个体企业、手工业联营合并是规划发展的基本点,初步建立起离山县的工业基础。1958年领导编制了第二个工业发展规划,重工业工程项目是规划发展的重点,先后建起发电厂、农机厂、七里滩煤矿等国营企业和寺沟煤矿、营造厂等集体企业,为离山县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754381518174057.jpeg

1961年父亲任省电缆厂党委书记,到厂后,一方面认真贯彻中央“八字方针”,推行落实鞍钢宪法,搞好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带领全厂干部职工努力完成生产任务,一方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健全了党组织机构,建立3个支部6个党小组,配备了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制定了党委、厂部会议学习制度、明确了书记、厂长各科室工作职责,发动全厂职工群众为国家为企业战胜困难,振兴经济建功立业。经过全厂干部职工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共同努力,克服一切困难、终于在年底完成年生产计划和筹建两个车间任务。

1962年父亲任离石县监委书记期间,他领导查过一批有影响的案件,处理了大量控诉、申诉案件,通过这些案件的检查处理,严厉地惩治了党员干部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纯洁党的组织、加强党的纪律、密切党群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查办案件中,他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不徇私情、秉公办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䇔得了党内外群众的好评,群众称他为离石的“包公”。

1754381603701960.jpeg

从左往右第三排第四人为父亲

1969年由于全国战备工作需要(珍宝岛事件),组织上任父亲为筹建离石铁厂领导组组长,负责筹建铁厂的工作。他带领党员干部职工在人员少、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机械设备短缺的情况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建起了一座高炉,开采了杨家港等矿山,修建了7座矿山的运矿专用公路,完成了筹建工作并顺利投产。1972年任农机局局长,负责筹建农机局,一年后,农机工作开始经营管理和业务工作。1973年任离石县政工组副组长、贪协主席,1975年调任吕梁地区气象局局长。1977年8月调方山羊场工作(没有职务)。期间,在厂2年几乎天天跟班劳动1978年9月正式任命为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父亲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极大热情投入工作,积极推动分管工作的改革创新,调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1981年调回离石县任人大副主任。他围绕县人大中心任务,依法履职尽责,不断增强工作实效。坚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通过与人民代表座谈、走访群众、听取乡镇和部门领导汇报形式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对县政府兴办的大事起到了促进作用。坚持开展监督工作,依法对“一府两院”和司法多个领域开展跟踪监督,实施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有力地推动了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父亲到人大工作后,更加努力的工作决心要把被耽误的那段时间弥补回来,以超常的精力一心扑在工作上,在领导岗位上仍然坚持勤政廉洁,克己奉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人大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为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做出了贡献。

 1754381679791480.jpeg

从左往右第一排第六人为父亲

服从组织安排。父亲在领导岗位上职务多次变动,但他一切听从党的安排,到那里都是尽职尽责,埋头苦干,工作勤奋扎实。不提个人要求,不讲任何条件,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担任副县级职务长达20多年,从未向组织张口“要官”,1982年在县人大工作时才把工资调到15级,按正县级对待。

保持勤俭理念。父亲一生奉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他时常教育我们不能有铺张浪费的行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丢不得。父亲以实际行动,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沿袭了父亲朴素节约的风格,愿这一家风传承给后代子孙。

严格要求子女。父亲经常教育我们生活要节俭,学习要努力,工作要敬业,对党要忠诚,为人要正直,在父亲不断警醒和鼓励下,我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贡献着绵薄的力量,今后我们还会沿着父亲的足迹永远跟着党奋斗终身。

保持廉洁奉公。父亲一生中,处处以工作为主,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两袖清风。抗战时,父亲曾经当过区、乡财政助理员经手的款项无数,从未贪占过一分一亳的便宜,每项支出清清楚楚有据可查。建国后,父亲曾在电缆厂工作、筹建铁厂、农机局,经手的款项,总数在数百万元之多,但他从未谋过私利、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父亲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还常常教育我们说:做人要正直老实,公家的钱财一分都不能拿,在他的教育下,我们都养成了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习惯。

1984年,父亲离休后,享受副师级政治生活待遇。2001年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父亲去世,享年79岁。

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物质财富,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不仅让我们回想起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残暴统治,取得伟大的胜利,也回想起父亲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一生。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优良家风,传承红色基因,肩负历史使命,增强自身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高保连 高武民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