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登录
经验交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经验交流

整合资源优服务 多方聚力暖银龄

近年来,中阳县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构建起“阵地共享、医养融合、社会助力”的全方位服务管理体系,为离退休干部晚年幸福“提质加码”。

一、整合社区资源,打造“家门口”康养新生态

一是党群联建搭平台,银龄乐学进社区。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强完善老干部(老党员)驿站,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就近开展组织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嵌入式打造升级升辉分校和城南、城东、二郎坪、南街、怡兴苑、护理型养老院6个教学点,拓展教学空间,让老年人出家门、进校门,在“家门口”就能上大学。二是千万养怡织锦图,服务嵌入零距离。结合中阳县“千万养怡”助老项目,帮助300余名有需要的离退休干部就近到所在的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享受爱心助餐、养老护理、医疗保健等居家养老日常照料服务,切实提高离退休干部的获得感、幸福感。三是网格管理赋能量,敲门行动暖人心。发挥社区网格员作用,按照“1名专职网格员+N名辅助网格员”标准组建老干部服务团队,每月开展“敲门”行动,主动上门宣传政策法规、了解服务需求、收集意见建议、做好帮办代办,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情在联中暖”的全域养老新格局。

二、深化医养融合,织密全周期健康守护网

一是“三级联动+分层体检”,健康管理全覆盖。充分利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好政策,县、乡、村(居)三级联动,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确保离退休干部“小病不出门”“慢病规范管”“疾病快响应”。针对离休干部及副县级以上老领导每年开展一次春季专属体检,将65岁以上退休干部纳入所辖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实施免费基础体检,实现退休干部健康体检全覆盖。二是“五优先+零支付”,就医保障再升级。在中阳县人民医院设立离休干部看病就医“绿色通道”,建立专属健康档案,全面落实“挂号、就诊、缴费、取药、住院“五优先”,提升就医效率;推行医疗费用“零垫付”,县域内门诊、住院费用由定点医院、药店与医保直接结算,异地就医实行“随报随销”,彻底解决离休干部垫资压力大、报销周期长的问题,累计结算医药费256.40万元。三是“养老驿站+养生课堂”,健康生活新场景。在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打造养老驿站示范点,配备血压血氧测量仪、按摩椅、跑步机、康复脚踏车等,满足老干部日常健康监测需要。联合护理型养老院,为离休干部及行动不便的老干部提供推拿、艾灸等个性化保健服务。在老年大学护理型养老院教学点每周开展1次“中医养生课堂”,推进养老服务从“基础保障”转向“康养保健”。

三、汇聚社会力量,构建多元保障体系

一是多方聚力,构建服务协同新机制。不断充实由子女、社区、原单位、志愿者团队、家庭医生、老干部组成的“一人一策”服务离休干部“六方联动”工作联盟,持续关注离休干部、困难退休干部,面对面梳理所需所求、听取意见建议,商定“一对一”个性化服务方案,逐步构建单位尽责、家庭尽孝、社区尽力、社会尽心、老干部尽职的工作新格局二是志愿同行,打造温情服务新矩阵。联合红十字会开展“博爱在晋 窗帘行动”志愿服务项目,在离休干部和独居、病弱的退休干部中实行“一日双巡、一周三访”工作制度,提供应急救助、家政服务、帮办代办、每月健康体检等服务;联合“晨希”爱心志愿服务团队等开展爱心义剪、精神慰藉、卫生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精准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参与”转变,为老干部幸福晚年保驾护航。三是银龄携手,激活互助养老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老干部党支部志愿服务队作用,党支部委员和相对年轻的老党员与离休干部及行动不便的退休干部结对帮扶,上门开展送书送学、理论宣讲、党费收缴、理发清洁等,主动关爱生活困难的老党员,并为他们申请党内关怀和特困救助等,切实打通了服务管理的“最后一纳米”。(中阳县委老干部局  张瑜)


网友留言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