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多元合作 办好“家门口”的老年大学
兴县老年大学地处县城西南处,覆盖老同志求学面积的半径比较小,难以满足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为了让老同志“出家门”就能“进校门”,我们积极探索老年大学+社区+协会三方合作的办学模式,打造“家门口”老年大学 ,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不断探索新路径,开辟新阵地。
一、统筹布局,构建“15分钟学习圈”网络体系
为将打造“家门口”老年大学工作做实做细,兴县县委老干部局专门成立调研小组,小组成员深入全县16个社区,展开了全面细致的摸底工作,在充分掌握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划分、社区成熟度以及社区周边资源等关键因素,初步形成以县政府大楼为界,在城东、城西有序建立6个教学点的布局规划。秉持着“成熟一个建一个”的原则,以点带面,逐步构建县城“15分钟老年教育学习圈”,让老年群体真正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教育学习资源。
二、协同共建,打造“校社协”三位一体办学模式
在探索合作办学模式的过程中,兴县县委老干部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挖掘各方资源,根据振兴社区、兴县音乐家协会同在一栋楼办公的位置优势,大胆尝试聚合老年大学、振兴社区、兴县音乐家协会三方力量,创建振兴社区特色教学点。按照“政治立校、质量立校、文化立校”的办学总要求三方达成协议:振兴社区党委书记为教学点负责人,充分发挥社区在组织协调和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全面负责教学日常管理等事宜;兴县音乐家协会凭借自身丰富的专业资源和人才优势,负责提供优质的师资力量以及合适的教学场地;老年大学则发挥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规范方面的专业特长,负责教学管理工作,并承担教师授课费用。2024年12月6日振兴社区教学点正式挂牌成立,设置声乐、剪纸2个班级,目前登记学员达到96名。同期,我们复制这一模式,与兴县象棋协会(晋绥棋院)、桂花坪社区合作,挂牌成立桂花坪社区教学点,设置象棋班1个,目前登记的学员有42名。
三、合作共赢,实现“学乐为”多维提升
“校一社一协”三方合作办学模式,以老年大学为教育主体,联动社区提供场地支持,联合行业协会注入专业资源,找准了三方的共赢点,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既满足了老年群体“求知、求乐、有为”的多元需求,又通过银发人才资源反哺社区建设,形成“以学促治、以治强教”的良性循环。一是教学点成为社区文化新地标。音乐家协会充分发挥专业资源优势,在社区组织各类文艺活动,展示教学成果,老年朋友参与率高达60%,老有所学热情空前高涨;剪纸班举办元旦春节“送窗花”活动,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参与,增进了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大家共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晋绥棋院组织2次象棋比赛,教学点成为邻里棋艺的交流站,社区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二是教学点成为社区治理主阵地。教学点的开办,推动了学治融合,激发了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以“银龄行动”为抓手,聚焦社区民生热点,大部分学员结合自身特长,参与社区文明创建、矛盾调处、红色文化宣讲等志愿活动,社区的邻里纠纷明显下降,社区的和谐度明显提升。
下一步,兴县县委老干部局将持续深入挖潜,进一步形成“校一社一协”三级联动的普惠性、下沉式老年大学网络体系,助推全县老年教育全面扩面、增容、提效,让小小教学点释放大能量,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畅享优质教育服务,满足更多老同志的“大学梦”,托起幸福“夕阳红”。(兴县县委老干部局 马瑞卿)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