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登录
先进典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学习园地> 先进典型

吕梁市2016年离退休干部优秀党员张树振先进事迹

 

    让“摇钱树”结出“富民果”

 

我发言的题目是《让“摇钱树”结出“富民果”》

我叫张树振,今年65岁,1971年入党,汾阳市林业局退休干部。作为党的领导干部,退休以后如何生活的有价值、有意义是我最大的愿望和追求。我受党培养教育几十年,退休后总想着如何能尽自己的力量做点事,回报党回报社会。退休前我是搞林业工作的,在这方面有优势、有经验,结合当时汾阳市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形势,再分析当地特点,核桃是汾州特产,也是汾阳西部山区乡镇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于是我充满信心,决定投身核桃产业发展。

要把核桃产业做强做大,首先要建立核桃良种基地,为全市发展核桃经济林提供技术支撑。于是我第一时间走访了全国知名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向专家教授请教发展核桃产业的趋势、技术、品种、出路等有关事宜。回来后在汾阳杏花村镇杜村承包荒山荒坡500余亩,建起了核桃苗木育种基地。8年来,不断引进优良核桃新品种,研发了晋龙1号、晋龙2号等系列产品,填补了我省核桃优良品种的空白。把汾阳市核桃无性繁殖核桃嫁接技术推广到全国,把核桃的方块芽接技术、高接换优技术,核桃苗木的繁育技术传授出去,填补了我国北方核桃嫁接技术的空白。这一技术的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每年为我省及周边省可提供3000万株优质核桃苗。其次是组建队伍,为园区发展壮大培养技术人才。通过课堂讲,地头教,树下练,夫妻学,兄弟帮,姊妹带,组织培养3000多名农民学习嫁接育苗、修剪整形、高接换优等核桃树综合管理技术,他们每年出县、出省进行技术服务所赚取的劳务费可达2000多万元。很多农民就是在我这经过培训学习,掌握了技术,靠培育核桃苗脱了贫、致了富,买新房、买小车、奔小康。随着核桃产量的增加,又建起了年加工2000吨的核桃加工厂,一步一步逐步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核桃生产基地、优质核桃苗木繁育推广基地和核桃加工销售集散基地。仅核桃良种基地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可安排农民就业1.2万人。

建立一个产业,要开拓市场,让社会承认,群众认可。把产品变成商品,不进行大力的宣传示范是打不开市场的,对此,近几年我做了大力宣传示范培训工作。在河北、湖北、甘肃、陕西、宁夏、山东、河南七省56个县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当地群众栽培引进适宜品种,对核桃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技术进行培训讲解,先后举办讲座培训班交流座谈上百次,受教干部群众上万人。有的县通过技术传授已经发展为核桃大县,如河北保康县甘肃成县河北兴隆县山西的乡宁、蒲县、万荣、泽州等。2009年受中国农科专业技术协会邀请,参加了河北平山县“全国科技专家科技下乡”活动,亲自指导培训当地果农核桃树的修剪。2002年以来在《中国绿色时报》等杂志先后发表了五篇有关核桃产业的论文,《中国绿色时报》曾整版彩页报道了山西汾阳建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核桃良种基地,对汾阳优良核桃苗木市场的形成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01年受中国科技部特邀编写了《汾州核桃栽培新技术》,作为全国农村星火计划推广丛书在全国发行;2011年受省科协邀请,编写了《核桃栽培新技术》,由山西科协技术出版社出版,在全省发行;2013年第七次世界核桃大会在汾阳召开,我在大会发表了《对汾州核桃发展的战略思考》专题论文,提出了汾阳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战略对策,会上免费发放我编写的《优质核桃栽培新技术》5000多册。还多次参加了全国各地举办的农高会和产品博览会,如参加陕西杨凌农高会,所参展的晋龙1号、晋龙2号新品种,获得了农高会的优质产品奖。先后参加成都、合肥、青岛、昆明、石家庄、太原、长春等展览,对提高我省我市核桃产业的知名度起到积极宣传推动作用。20066月,我们建立了自己的网站(www.sxjlht.com),用百度、360等搜索引擎进行宣传推广。2010年组建了汾阳市核桃产业协会,同年成立了汾阳市晋龙核桃专业合作社,社员达400余户,2015评为国家级示范社。从2013年开始延伸核桃产业链,进行核桃的初加工,与养元公司“六个核桃”建立了产业协作关系,两年来加工销售核桃仁两千余吨。公司、合作社良好的商业信誉和精湛的技术服务得到了社会认可,于2013年被国家财政部中国科协评选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选为全国农科教推选先进单位。我本人被评为中国经济林协会理事,被省科协特聘为山西农科110专家,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被中央电视台七频道《致富经》栏目,中国绿色时报、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科技报进行了专题报道。2012年,“晋龙”核桃被山西农博会评选为山西省最畅销农产品,荣获山西省著名商标。晋龙品牌已成为汾阳王牌,山西名牌,中国金牌,世界品牌。

日常生活中,不管大事小事,只要群众找上门来,我也总是热情相待,尽力帮助解决。2013年杏花镇武家垣村武振元儿子得了重病,没有钱看病,我帮助在北京联系下医院,用自己的车叫我儿子亲自送他到北京住了院,并拿出3万元交了住院费。原交通局局长侯全退休后撰写了《也说女皇》,出版费拿不出来,我拿出5万元帮助他出版了书籍。2013年栗家庄乡兴裕村贺耀臣搞核桃加工盖起了厂房,但苦于没有流动资金没法生产,我主动筹集了40余万元,帮助他解决了燃眉之急。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回首往事,自己退休后遵循党的宗旨,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利用充足的时间、广阔的空间,建立基地,成立合作社,组织核桃产业协会,带动老百姓发展核桃产业科技致富,可以说是选对了路子,培养了苗子,建起了林子,结出了果子,多卖了票子,让群众过上了好日子,这就是我退休后人生的最大追求。

网友留言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