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登录
先进典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学习园地> 先进典型

老有所为献余热 丹心映得晚霞红——吕梁市政协机关老干部党支部

吕梁市政协老干部党支部成立于20089月,现有党员24名,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了一条离退休党员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党建工作新路子。

一、与时俱进,使老党员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多年来,支部坚持将“一课三会”制度作为重要载体,着力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充分发挥现有活动场所的作用,还落实了县级退休干部每年500元自选订阅报刊制度。党支部宣传委员达月明,先后记录学习笔记8本、约50多万字,剪摘报纸10多本,并依形势变化,多次为支部绘制宣传图版。支部破除闭门建设、埋头学习模式,结合吕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党支部先后组织老干部参观考察了太原、长治、晋城、临汾、阳泉及我市的重点转型调产项目,在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阳泉百团大战纪念馆、兴县晋绥边区纪念馆、柳林红军东征刘志丹烈士殉难处和于成龙故居等场馆,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鼓励他们积极为吕梁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特别是在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和“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中,他们积极推进“三基”建设,认真开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通过学习,使老同志们真正做到了“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身体力行,积极为党的事业贡献余热

党支部本着“摆正位置、选准角度、发挥优势,积极作为”的工作原则,坚持“五个一”工作制度,做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后盾和参谋。先后有9位离退休干部分别担任我市各种社团组织的领导职务,如市政协工委原主任郝有亮,从20027月起担任市关工委主任近10年时间,全身心投入关心下一代事业,20106月被国家关工委和中央精神文明委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2012年被省关工委和省精神文明委授予“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功勋奖”。市政协原主席薛万民,201112月接任市关工委主任职务后,发挥余热、无私奉献,使市关工委工作实现了新发展,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和我省“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市政协原副主席张根成担任市老龄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期间,建立了73名理事组成的老龄科技人才库,并成立了教育、卫生、农业等5个专委会,分赴偏远山区送医送药,开展各种技术服务。市政协工委原副主任王立安,连续两届担任市门球协会会长,筹建了高标准的门球竞技场地,全身心地投入群众体育事业,在国家和省市举办的门球赛事中,多次获得头筹,使我市门球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他们退休后满腔热情,余热生辉,在不同的行业领域继续为提升吕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贡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创新活动,让老同志工作生活常新常乐

按照“简便、易行”的原则,近年来,支部利用机关的体育健身活动等场地,根据离退休老干部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等特点,常态化地组织开展球类、棋类、牌类等各项文体活动,逐步形成了一套活动模式,丰富和活跃了老同志的精神生活,满足了老同志文化养老的需求。老同志们在参加支部组织的集体活动的同时,还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各展所长。如市政协工委原主任郝有亮主编的《百老颂》、达月明的《戍边岁月》等,用饱沾人生激情的笔墨,展示他们昔日如歌的岁月,以感悟人生,教育后人。原秘书长李永民曾两次在全国为吕梁征集楹联,并精心甄选,发掘整理古联遗存,出版了《民间古联精选》等。为喜迎十九大,又开展了“不忘初心颂党恩,继续前进立新功”的征文活动。

党支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加强自身建设,以“五好”党支部为目标,支持和鼓励老干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发挥余热,努力把支部建设成老干部工作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实现富民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网友留言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