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登录
晒退休生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夕阳风采> 晒退休生活

张叔平同志革命经历

  1.张叔平 【革命英烈】
  (1897~1928)
  张叔平,山西临县人。出生于农家。民国3年(1911年)入离石县立高等小学,开始接触《孙文学说》等进步书籍。民国4年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学生运动。民国12后,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3年夏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暑假,成立太原第一个中共支部,被选为书记。民国14年,领导省学联,反对阎锡山横征暴敛,捣毁省议会,惩治贪官污吏,迫使当局取消征收房税的命令。同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在山西组织“沪案后援会”,发表宣言、通电,号召人民“一致奋起,团结救国”。
  

民国15年初,调来上海任杨树浦部委书记。根据中共上海区委为纪念五卅运动一周年,发动一次大规模罢工的指示,首先发动老怡和纱厂工人罢工,又选派张维桢组织恒丰纱厂工人罢工支援,迫使恒丰资本家接受工会提出的11项复工条件。之后,又指示张维桢组织恒丰工人到老怡和纱厂,痛击阻碍罢工斗争的包工头,狠煞其嚣张气焰,迫使英国资本家接受工人的部分复工条件,赢得了斗争的胜利。5月30日,与共青团杨树浦部委书记顾作霖一起,率领杨树浦工人队伍奔赴南京路,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高呼反帝口号。斗争形式机智巧妙,使英国巡捕无可奈何。
  民国16年2月7日,上海总工会以纪念二七大罢工名义,在榆林路157弄电车工人俱乐部召开会议,讨论第二次武装起义问题,张以部委书记身份出席会议。为提篮桥巡捕房探悉,俱乐部被围。张等领导人从后窗跳下脱险,而近百名与会同志,其中包括商务印书馆工会干部陈云、任其祥等被捕。张脱险后,立即通知各厂工会,说工会纪念二七有理,巡捕房抓人无理,要求各厂资本家出面保释被捕人员,否则就实行同盟罢工。在工会的强大压力及五卅运动余威的震慑下,资本家纷纷要巡捕房放人。经张叔平的督促,杨树浦电厂英国经理首先出面保释了该厂工人和市政总工会委员长。当夜9时,除有5个同志被引渡外,陈云、张维桢等百余人均获释。不久,张与区委其他同志一起,买通监狱当局,由外国人出面,把引渡到淞沪警备司令部的5个同志要回公共租界,经过法庭审理后,无罪释放。张叔平在这次营救活动中机智果敢,受到组织与同志们的赞赏。2月24日,中共上海区委召开各部委联席会议,张向区委汇报了杨树浦在第二次武装起义中罢工、暴动的情况及其经验教训。出席会议的周恩来对张的汇报十分关注,当日下午亲临杨树浦部委机关了解情况,作出具体部署,积极准备第三次武装起义。3月7日,张调任上海码头运输总工会委员长,兼任浦东工人纠察队总指挥。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爆发,张指挥浦东工人纠察队。
  民国16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张叔平夫妇调到杭州,协助筹组浙江省委。6月,浙江省委成立。不久,张主持省委工作。7月,由于叛徒告密而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并领导难友进行斗争。
  民国17年1月20日深夜,张叔平临刑时,正气凛然地说:“共产党人是杀不尽、斩不绝的。为共产主义哪怕抛头颅,为劳苦大众甘愿背十字架。”
  2.张叔平 【香港著名美术指导、人物造型师】
  
张叔平 原籍无锡,曾于加拿大修读电影。是香港首屈一指的美术指导,曾多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及服装设计奖。张叔平还为王家卫的电影做剪辑,两人合作甚密。
  张叔平不仅在香港电影界早已是殿堂级美术指导,在国际上也是备受推崇的大师级奇才,近年更屡次参与剪接工作,融合细密的心思和敏锐的触觉,成为香港首屈一指的剪接指导。在王家卫的电影里,张叔平一次又一次尽情发挥他的才华禀赋,精致细腻的人物造型、视觉效果、和布景设计,在在向观众的审美标准作出试探和挑战。
  香港电影双周刊在罗列当今香港电影界100个重要人物时如此评价张叔平:香港美术 指导鼻祖,到今时今日仍然稳坐第一把交椅。
  在他从事电影美术工作的20多年以来,张叔平跟许多导演的合作过无数佳作,如严浩的《滚滚红尘》、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徐克的《蜀山》等,但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仍然是他和王家卫合作的电影。从王家卫的处女电影《旺角卡门》开始,张叔平和王家卫便佳作不断:《阿飞正传》、《东邪西毒》、《重庆森林》、《春光乍泄》、《堕落天使》、和《花样年华》等,皆好评如潮。其间张叔平曾四夺金像奖两夺金马奖,又凭《花样年华》获颁戛纳电影节最佳艺术成就奖。除了和知名导演合作外,他也乐于和新进导演共寻灵感,如林海锋、葛民辉等。

网友留言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