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登录
晒退休生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夕阳风采> 晒退休生活

浓情抒写夕阳红 情暖老区助民富


方山县老促会副会长  王贤仁

我叫王贤仁,现年80岁,1997年从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岗位退休,又被县委推荐选举为方山县老促会副会长至今。作为一名有着半个多世纪党龄的老干部,几十年扎根方山革命老区战天斗地,先后在企业、工厂、乡镇任过一把手,县纪委常务副书记都获得过几十次各种奖励,去年还被市老促会评为老区先进工作者。面对组织的厚爱和给予的荣誉,自己感到很汗颜,有很多不近人意的地方。我作为县老促会领导班子的一员,自知本人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更算不上能说会道,但坚信凭借一股诚心实劲,为老区新农村建设献策出力,对县老促会联系帮扶点——峪口村,干出一个名堂,让这个曾在革命战争时期作出巨大贡献,却至今受各方面因素制约还处于贫穷状态的“五类”老区重点村不落伍、不掉队,走出一条投资少、周期短、易操作、见效快的致富路子。

我常对村干部们讲:一个村要发展经济,可选择路子很多,但最适合的往往只有一条。找准这条路,是村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关键,是村班子带领乡亲们开拓创业的重头戏。

那还是早在2007年春季,县老促会会长薛怀兰、名誉会长任宏中从国家统计局的一份报告中获悉芦笋的开发前景后,通过上网查询调阅了芦笋的生长习性、土壤条件、经济效益以及市场趋势等大量资料,经过认真分析形成共识:“世界十大名菜”之一的芦笋种植是可让百姓发家致富。为验证该项目可行性,县老促会领导薛怀兰、任宏中等专程赴省芦笋种植较好的清徐县实地考察。随后,由我率峪口村村干部一同赴清徐、平遥等地取经观摩。回来后立即根据当地的气温、土质特性进行了论证,验证是一项农民和企业互赢共利的致富产业,具有潜在不可多得的优势产业资源。于是敢为人先的发动农户报名试种。由于是新产业,村民多数抱着“眼见为实”的观望态度,我们就着力寻找老党员、老村干部或村里敢冒风险的能人试种,提一桶“金”。这期间,我们一手抓产业基地培养,一手四处奔波帮助种植户解决启动资金。

任何事情的成功绝不是轻而易举、轻意到手,芦笋栽植起初也对栽、管、售等各环节既不熟悉,又没经验,走了弯路,付出很多,效益不佳。但我们没有灰心,也没有被一些冷言冷语吓倒,而是及时联系清徐、永济等外地技术员攻难点,学方法,让其到田间现场指导,使农户们熟练掌握了培土、施肥、定枝、采摘等关键环节。在解决管护芦笋技术问题的同时,村干部和老党员又分头深入到种植户家中沟通交流,稳定栽植信心,坚决消除半途而废或打退堂鼓现象。曾任过村支书,有着40多年党龄的村民薛根元更是用20多天时间,每晚对19家种植户挨门逐家做思想工作,交流种管经验。

在此期间,我也没有闲着当“甩手掌柜”,而是深入到弱势群体家中,去面对面了解谁家最困难、急需什么,都一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上。为了掌握实情,我不只是用耳朵听,还经常亲自进贫困户家里,拉家常、察民情、解民困。习惯了政府给钱给物的农户们一听种芦笋,立马有人说起了风凉话:“我们这里穷山恶水,吃救济惯了,到这里发展啥项目?”

为调动村民积极性,我也顾不上许多,什么辛苦劳累不在话下,多方协调,争取到50万元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资金,为该村修筑护河坝210米,可保护耕地1500余亩;又改善了该村南坪农田水利设施,新修建了浇灌水渠800米;特别是对19家自愿种植芦笋户资助8万元,新建了占地25亩移动蔬菜大棚20个。正因为县老促会搭台子,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领跑,村芦笋合作社发力,起到了以点辐面的效果,全村迸发出脱贫致富活力的新引擎,也坚定了把芦笋成为强村富民“靠山”的决心。

由于自己把心贴在村民身上,把力使在产业抱团发展上,受到村民广泛好评。村民钟候元就说:“和老王打交道,总有一张如沐春风的感觉,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琐事,都想跟他说说。”

怀有同样憧憬的还有村民王丑丑不满足广种薄收,很羡慕村里种笋户崛起,就鼓足勇气向老王道出要租地种芦笋,苦于资金缺,又是老王帮助解决小额贷款启动,2011年他种的10亩芦笋收入到6万余元,不仅全部还清了贷款,而且去年种了30余亩,3年受益达20余万元。在他的带动下,不少村民也跃跃欲试,争先准备明年也要趁势而上。日益发展的芦笋产业“蛋糕”越做越大,辐射越来越广,我便积极组织芦笋合作社,不定期对社员进行培训,并组织技术服务小分队深入到笋农田中。同时,合作社采取统一供种、统一销售等办法,加强对笋农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随着芦笋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笋农民靠小收入超过了万元的比比皆是,芦笋产业已成为峪口镇农民发家致富的红火产业,“ 芦笋好似摇钱树,种了芦笋能致富”也成了当地群众一句口头禅。

目前,峪口村由原来的几十亩,两年内发展到260余亩,还有力地带动了沿209国道周边6个村,现共种植芦笋达800余亩,参与种植户近上千户,发展势和十分喜人。

当信任达到真诚的程度,工作便没了障碍。去年,“三项整治”活动中,我积极协助村干部先从村里的环境治起,带领村民清理了污水渠,硬化了村道小巷,并制定了定时定点倒垃圾等制度,还建起离退休老干部义务监督小分队和治安巡逻对,健全完善了农村书屋及村规民约。近两年“七一”前还率县老促会文艺轻骑队深入到峪口镇和峪口村进行专场慰问演出。村干部们兴奋地说:“收入多了,环境美了,文化活跃了,我村五星级支部县老促会功不可没。

我知道自己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有年过古稀仍在定点帮扶村献余热,这没有半点显贵,也不值得去张扬,只想为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不想给自已人生留下遗憾,也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慰心的快乐,我就以自创的一首小诗作为结尾:失落何须怨退休,春夏过后必有秋。经霜红叶争俏丽,历属硕页展风流。奉献可得真愉悦,安乐岂能伴白头。尚饭应怀廉颇志,晚霜依然壮神州。

2013年7月5日

网友留言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