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登录
经验交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经验交流

老干部工作者要成为“文化杂家”

 

为什么要论述这个命题?首先,这是老干部工作者工作对象的现实特点的需要。离退休干部从在职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没有了政务工作的牵身烧脑,转而身心清静,轻松自由,有充裕的时间来享受自由的精神文化生活,施展自己的既有文化才能和兴趣爱好,修身养性,丰富自我。他们不仅乐于个人自娱自乐,更乐于有组织地参与各类适合自身兴趣和专长的文体活动。他们或著书立说,追忆往昔,留史存念,励己励人,或学拳练剑,强身健体,或吹拉弹唱,抒情悦兴,或书法绘画,根雕篆刻,游艺怡心。他们耽于这些精神文化活动,丰富着自己的退休生活,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对促进社会安定和谐,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都发挥着无穷的正能量和积极作用。离退休干部退休生活的文化多样性是这个群体新的客观实际,作为为老干部服务的老干部工作人员,就必须以老干部为中心,紧紧把握老干部的客观需求和活动特点,以娴熟的工作方式方法来组织引导老干部发挥特长,为他们搭建合适的丰富多彩的平台,积极为他们开辟活动领域,搞好培训指导和服务工作,提高老同志们的技艺和活动水平。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求自己了解、懂得和熟悉各类文化活动的知识特点和活动规律,成为文体活动的“内行”。试想一个与老干部没有共同语言的人,如何能融入老干部中,和他们打成一片,实现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务他们所需?

其次,这是做好老干部工作、发挥老干部作用的重要切入点和有力抓手。当今社会,文化养老已成为离退休干部和广大老年人实现文明健康生活,展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提升生活品位,求美乐为的新常态。随着195060年后出生的一代人加入退休行列,大多老干部接受过各类文化教育,都有这样那样的文化素养或特长。面对这样的工作对象群体,老干部工作如何开展,如何发挥老同志们的余热,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就要以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为切入点,引领和组织老同志参与到精神文化活动中来,既使他们修养身心,颐年益寿,同时又为促进社会和谐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增添正能量。这就要求老干部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文化现象和内容,会组织活动会指导培训会服务管理,并通过自己科学的组织和恰到好处的服务管理,使老同志的文化活动顺利开展,不断增加兴趣和动力,不断提高水平和境界,从而推动老干部工作全面进步。

第三,这是集我18年老干部工作实践得出的基本经验。20024月,我被组织上任命汾阳市老干部局副局长,主要分管老干部活动工作。为了能有效地组织开展好服务好老干部活动,我深入了解归纳老干部们经常进行的各类活动,然后逐项进行学习涉猎,向老干部和专业人士请教,同时不断地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边干边学。经过广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书法绘画、文艺表演、诗词对联、传记家史、太极拳剑诸方面都有所了解,略知一二,有些项目还达到行家或专业水平,成为老干部们咨询和请教的“老师”,俨然自己也“混”了个“文化人”的头衔,和老同志们很好地相融在一起。我还主动与各领域的杰出者、知名者、擅长者结成好友,存入我的“人才库”,随时可以召集他们开展集体活动。这样,不但老同志们愿意积极参加我组织的活动,而且他们自己有活动时也乐意邀我参加。基于形成这样一种融洽的氛围,十多年来,老干局组织了大量的老干部和老年大学文化活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老干部文化成果,老干部的作用也得到了显著发挥,精神生活获得了满足。例如,老同志们大多喜欢练习太极拳,我就下功夫学会杨氏、陈氏太极拳和武当太极剑,并且大体掌握了太极拳剑的理论知识、习练要领,还担任了陈氏太极拳协会的副会长。老同志们大多喜欢撰写回忆录、家史家谱,记述汾阳人文历史、传统文化,我就努力涉猎汾阳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民俗文化、逸文掌故、风景名胜,从而在帮助老同志们修改编辑勘校文稿时能有所裨益,先后应邀帮助十余位老同志编审、修改完成了个人诗文集、自传、家谱等著作。老同志们喜欢诗词对联传统文化,我就发挥自己诗词楹联的特长,为他们修改作品,辅导写作,成立了老干部诗词对联研习社,在老年大学开设了诗词楹联班,成立了诗词楹联学会,积极组织各类专题创作活动,深受老同志们的青睐。我还学会了书法,掌握了正确欣赏书画作品的方法,并在老年大学担任了分管书画艺术教学的领导,有效地组织了20余次书画作品展和笔会活动,使老同志们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华。经过学中干、干中学,所有这些文化领域,尽管都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但毕竟不是门外汉了,可以和老同志们有相通的语言了,能够比较在行地组织老干部开展各类活动了。老干部们夸我是“文化人”,我则自嘲是“文化杂家”。

实践证明,老干部工作者爱文化懂文化会文化活动,成为文化活动的行家里手,才能有效地组织开展好、服务管理好老干部活动,进而全面做好老干部工作,开创老干部工作新局面。

网友留言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