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个人】笔耕不辍写华章 文化传承谱新篇 ——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临汾市尧都区委宣传部退休干部乔忠延
乔忠延,男,汉族,中共党员,1950年10月出生,2010年10月退休,退休前任临汾市尧都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退休是党和政府对干部的关怀,老干部应该汲取力量,继续策马向前。”这是老党员、老干部乔忠延告别岗位时的发言。十多年来,他退而不休,坚持文学创作,策划文旅项目,关心青少年成长,作出了突出贡献,入选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临汾市委、市政府联系的高级专家。他还先后获得冰心散文优秀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人民日报》红色征文奖、澳门华人散文征文奖,两度获得赵树理文学奖,以及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勤勉创作 挖掘传承历史文化
乔忠延喜欢文学创作,1990年就以散文创作名扬全国文坛。退休后精力虽然不如先前,但是他不仅没有搁置创作,还把文笔拓展到多种文体。《苍黄尧天》是他所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他把多年研究尧文化的成果,转化为生动故事演绎出来。一旦进入紧张的情节,便不可自拔,常常夜以继日写作。为此,熟悉的老同事都劝他早点休息,他却风趣地说:“我是明天睡,今天起。”老同事先是一愣,一想马上明白了,每日凌晨睡觉不就是明天吗?靠着毅力支撑,乔忠延一年时间写完了40万字的《苍黄尧天》,被《山西日报》评为“2013年最需要阅读的一本好书”。
2014年,作家出版社在全国遴选100位作家,创作“百部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乔忠延荣幸入选。他冒着严寒实地考察,仅仅一年时间就完成了《感天动地关汉卿》一书。退休以来,乔忠延深入挖掘地域历史文化,写作出版了《根在尧都》《尧都:最初中国》《游临汾 学历史》等30多部图书,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建言献策 助力文旅产业发展
乔忠延在职时爱岗敬业,干一行、精一行,退休后这些技能成为他继续奉献的光和热。临汾市原来没有公园,没有博物馆和图书馆,他向相关部门建议在汾河两岸修建滨水公园,并建设文化场馆。项目启动后,他受邀参与规划和设计,如今,风景优美的汾河公园,已成为临汾的“会客厅”,博物馆、图书馆坐落其中,被誉为临汾的精神文化标高。
2010年初冬,乔忠延受邀去乡宁县考察文化。当时云丘山旅游开发正在摸索路径,景区聘请乔忠延为顾问,他为云丘山景区策划了“三步走”的方略,首先保护环境,凸显自然风光,做到悦目迷人;接着变山村隐形文化为立体展现,达到赏心醉人;进而延伸建设,开发民宿,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面态势。如今十多年过去,云丘山已成为游人如织的5A级景区。
那些年,朋友们看见乔忠晋延总是行色匆匆,早上在汾河边指点九州广场的图式定位,下午赶到云丘山指导塔尔坡文化布展,便委婉地劝他别累坏身体。他却说:“累并快乐着。生命时光有限了,能奉献一点算一点。”他不仅继续奔波于两地,还参与策划了临汾市规划展览馆、尧都公园、涝洰河公园等项目建设。
点亮心灯 引领成就莘莘学子
乔忠延在宣传部讲时政课,很受听众欢迎。退休后,他担任尧都区关工委副主任,经常为学生讲课。他认为青少年是成长的关键时段,关乎着祖国的未来,面对面交流,是感染青少年上进的最好方式,每多讲一次,就会有更多学生受益。为了讲好课、备好课,他经常夜里写作、读书看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段落力争背会,避免照本宣科,讲得声情并茂,已经成为当地宣讲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获得掌声最热烈的一位。
走进校园宣讲,老师和学生知道乔忠延是著名作家,经常讲完课围着他请教作文。“作文太难了,老师教得难,学生学得难。乔老师,能不能帮助我们破解这个难题?”一句话点亮了乔忠延的另一盏心灯,他教过语文课,写作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在《语文报》开辟《快快乐乐写作文》专栏,山西教育出版还为他结集了《作家教你学作文》全四册图书。他开始进校园讲作文,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附近学校纷纷聘请,有时遥不可及便在线上讲。他已讲授快乐作文上百次,授课地点扩展到了邯郸、金华等地,线上线下听讲学子达到上万人次。讲完课有学生拿着作文请教,他不厌其烦一个一个面批,后来干脆形成习惯,面批作文推荐发表,如今见报的已有121篇。在他的指导下,一名小学生的作文发表后,兴趣大增,一年多时间写了近百篇文章,长达10万多字。讲课再多受众有限,为让更多青少年受教,乔忠延开始为青少年写书。他撰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故事读本》一书,大受读者欢迎,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此书列入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出版物。在此基础上,乔忠延还撰写了《中华经典名句故事读本》等图书。
奋进新时代,乐于做奉献。乔忠延倾心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青少年教育,助力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和文旅发展,这份执着换来了丰硕成果,为临汾市老干部发挥作用增添了一张“金色名片”。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