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登录
先进典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学习园地> 先进典型

“树痴”郭守良的“树”意人生

    对于被外界誉为“树痴”的画家郭守良来说,绘画尤其是画树,早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说已融入血液”。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柏树下、溪水 边……从他的一幅幅精细而美好的古树图中,人们总能品味出画家的洒脱。郭守良的生活离不开画树,他喜欢一个人创作时的宁静,也享受着创作带给他的成就感。 7月10日,由郭老利用晨练之余、尿毒症透析间隙,翻山越岭,前后历时20余年创作的50米“万柏图”长卷正式完工。

    今年70岁的老人郭守良系文水县南庄镇吴村人,省美术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他曾任吕梁地区美协常务理事等职。说起自己的绘画技艺,郭老说,这完全得益 于早些年的经历。他于1962年跟随著名画家孟养玉先生学画;1972年,他被交城县文化馆录用后,主要从事群众美术、书法创作的组织、辅导工作直至退 休。在职35年间,前后培养美术、书法爱好者近3000名。郭老的名字也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家辞典》。

     7月20日,记者有幸看到了这幅《卦山万柏图》,只见画中足有万柏挺立,或钻岩抱石,或虬枝劲生,或舒臂揽月。他把卦山上生长着的千年古柏、奇柏大都画入了画 中,可以说,这是卦山柏树的绿色档案。画卷中有古柏的特写,亦有古柏与山水、雪景的结合之作,从柏之风、柏之雅、柏之魂、柏之趣等方面表现出柏的韵味,富 有生活气息。其笔下的古柏,格调清奇,铁骨冰魂,奇逸纵横。

    在美术上主攻画树的郭守良,因醉心画树,被人们称为“树痴”。他不仅喜欢画树,更钟情于柏树,而且画出了自己的风格,因此古柏的精神,是先生人格品质的执着坚守,更是其艺术人生的生动写照。

    这些古树好些都有2000年的树龄了。”70岁的郭守良,每天除了按时吃药打针外,琢磨最多的就是古树了。 老人指着一幅幅古树说:“这些老树,树龄都超过百年,生长百年以上的古树已进入缓慢生长阶段,干径增粗极慢,形态上给人以饱经风霜、苍劲古拙之感。”

    郭老告诉记者,自己从1989年开始利用晨练时间创作万柏图,1995年完成初稿,长30余米,高0.4米。画中柏树除了源自实地写生外,还有许多古柏是根据 老照片补画的。“原计划等闲暇时再画正稿。可2000年以来身体开始出现各种毛病,先是高血压、高血脂,后来是白内障,再后来是尿毒症。2010年,做了 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有所好转,又能画画了!”郭老说。于是,从2014年开始,郭守良利用透析间隙,又把后来发现的奇柏画了,期间还进交城县城请教著名书画 家王朝瑞先生和陆沉教授等。

    古树见证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被称为绿色文物和活化石。郭老所在的交城县卦山因山的形状酷似八卦而得名。这里八峰耸峙,层峦叠嶂,古柏参天。古柏为卦山的一大奇 观,其树形怪异,趣味横生,别有风韵。清代,曾有人将“黄山之松、卦山之柏、云栖之竹”列为华夏树木奇观。卦山古柏扎根于悬崖绝壁,钻岩抱石,姿态各异, 有龙抓柏、牛头柏、连理柏、文武柏等,惟妙惟肖、情趣盎然。

    郭老喜欢树,89年后,他立志为古树写“传记”。每到周末,他揣上胶片相机和皮尺,满山遍野找古树,或骑车或坐长途车,会立、水峪贯、庞泉沟……风雨无阻。许 多不知名的偏远村落寺庙,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有的地方他去了不止一次。拍照片,量尺寸,做记录,绘画,存资料,家里堆满了古树的书籍资料,他成了“树 痴”。 卦山的“牛头柏”、庞泉沟的“白菜松”、覃村的“云根槐”……说起这些,郭老如数家珍。

    郭老告诉记者,他对卦山那是情有独钟,在每一棵树下都驻足流连过。他已经把生命情怀同树“绘铸” 在一起了。对于郭老的《卦山万柏图》,省作协会员王秀琴评价道:“守良先生用心良苦,笔法多变,或潺若溪流;或密集似骤雨;或疏朗若流星;或纤细似毛 发。真正是抒不尽的爱山护林之雄意,画不尽的秀川自然之精魂。”

    30多年过去,华发生,心不改。在美术上主攻画树的郭守良,因醉心画树,被人们称为“树痴”。郭老告诉记者“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交城的古树,知道这里面的历史和趣事,能唤起更多的人来爱护它们,保护它们!”(转载自黄河新闻网)

 

网友留言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