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登录
先进典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学习园地> 先进典型

大山深处的“清洁使者

 

记岚县退休干部袁全生

 

在岚县河口乡圪达底村坊湾小组,散居着十几户人家。在这里,有一位家喻户晓的“清洁使者”——退休干部袁全生。无论冰天雪地,还是酷暑难耐,在村里的小路上,总会看到个子不高的他佝偻着身体,吃力地挥动着扫帚,日复一日地保持着村庄的整洁,至今已有10年。

一进入袁全生家,大门口放着的两把扫帚、一把铁锹和一辆手推车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这都是他自费买的。他说:“老伴很支持我的工作,这把大扫帚是我的,小的是她的。”

袁全生曾担任过岚城镇团委书记、榆弯乡党委书记、乡镇企业管理局局长、县工会副主席等职,然而2002年退休后的他仍然心系群众,一心为公。

退休后,袁全生居住在县城,也经常回村居住。每次回到村里,看到垃圾遍地、牛羊粪满街,就心痛不已。2005年,袁全生和老伴开始清扫村里的各种垃圾,这一扫就是10年。“石头街黄土飞,猪羊牛粪堆成堆。”这是以前村里的真实写照。但只要袁全生一回到村里,他和老伴每天上午10点半就准时开始清扫,费时两个小时,经常顶着烈日回家。

尽管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但他仍一边坚持打扫,一边制止村民的不文明行为。有时会惹来一些谩骂,但他说:“我做这些都是为了村里的干净,只要有人破坏环境,我一定要站出来,不怕被骂,否则村里的环境就会变得一塌糊涂。”通过他的实际行动,渐渐地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在路上看到村民乱扔垃圾时,他一边捡一边说:“讲文明,树新风,大家都来讲卫生。”说得村民们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了。看到有人从车里扔出垃圾,他便大喊:“谁家扔的拿回去!”“知道了,我们以后不扔了。”

以前村民王宝孩赶牛时,总是让牛随地乱拉粪。经袁全生多次劝说制止后,现在发现牛要随地拉粪时,王宝孩坚决不让。

去年冬天,一场大雪将村里的道路覆盖了厚厚一层。为了让村民出行安全、方便,袁全生和老伴又开始了艰难的扫雪工作。他的手不耐冻,每次扫完雪回到家,他总是先把冻僵的双手泡到冷水里,然后搓到发热。这些困难并没有吓倒他,第二天他仍旧拿起扫帚准时出现在街上扫雪。在他的影响下,村民们也加入了扫雪队伍。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他们用了整整三个下午慢慢地将积雪全部倒掉。他说:“愚公能移山,堆起的雪也一定能倒掉。”

刚开始,有人劝说袁全生不用扫了。他说:“我们不扫,就没人扫了。”他的子女也不理解,劝他好好颐养天年,不要太累。但他说,人老了更应该每天做点事情,扫街既可以当做运动,又能保持村庄整洁,两全其美。看着村民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村里变得越来越干净,他的子女们开始支持他的这项工作,在村里的时候也帮忙打扫。

作为一名老党员,袁全生始终保持一心为公、敬业奉献、乐于助人、公道正直的好作风。早些年,一个公社有两个涨工资的指标,他原本符合条件,却放弃了。他说:“别人年龄大,我还年轻,以后还有机会。”县领导被他“方便别人、委屈自己”的做法所打动,便多给了他一个指标。

去年,坊湾小组在乡政府和村支委的争取下,硬化了300米街道,这对村民来说是盼望已久的事情。袁全生自家门口的五棵树阻碍了硬化工作,但他二话不说就将陪伴自己多年的五棵树挖掉了,也没要任何补偿。他说村里硬化街道是好事,自己作为老党员、老干部,更应该支持。1999年,村里修建自来水没钱,他便自己垫了110元。扫街得到的一些补助,他都拿出来帮助村里的贫困户,给他们买米买面,给他们买药送衣服。他就是这样,尽管自己也不富裕,但眼里总是看到别人的困难,也总是伸出援助之手。

说起袁全生,村民袁怀亮感慨道:“他年龄那么大了,还坚持每天扫街,一般人根本做不到,去年那次扫雪更是让人敬佩。他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党员啊!”10年的时间扫秃了多少把扫帚,磨起了多少层老茧,就连他自己都讲不清楚。但为了村里的清洁,他仍坚持发挥余热。在他的带领下,圪达底村变得干净了、文明了、和谐了,72岁的他也成了村民心中最美的一道风景。(转载《吕梁日报》)

网友留言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