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登录
先进典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学习园地> 先进典型

不忘初心 老有所为献余热——记孝义市退休干部薛振华

 

 他出身于书香门弟,写得一手好字。他下过乡,受过苦。他于1954年参加工作,是一名拥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先后在教育、宣传、广播、公社、党务、群团等部门工作,1995年退休。退休20多年来,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个共产党员,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推进文化繁荣和发展,发挥余热,耕耘不息。他就是薛振华。

坚持写作 弘扬时代正能量   

退休后,为了弘扬时代正能量,教育人民,服务人民,鼓舞人民,勤勤恳恳,薛振华坚持不懈地写作,用文化引领社会新风尚。14年来,先后采访、编辑、出版了《情满胜溪》14辑、《中国历代皇帝简历》、《曲艺作品集》、《旅游纵横》、《岁月如歌》等多部书籍,约110余万字。为《山西工人报》、《山西老年》、《吕梁日报》等报刊杂志写稿1000余件。其中,有消息报道、通讯、散文、诗词、歌赋、游记、曲艺等。特点是:主题鲜明、通俗易懂、大众化接地气,富有针对性。并善写真人真事,没有半点虚假。

    多年来,他紧跟时代脉搏,用老手、老脑筋、老身板,多角度全方位地书写出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颂扬改革开放给城市和农村带来的新成绩,新变化和新面貌,反映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以及那些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发扬民主、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好干部、好作风。

为配合反腐败斗争,他及时编出了快板书:《清正廉洁于成龙》、《李惠春书记的廉与俭》等,除刊登于《吕梁日报》外,还被吕梁市委宣传部评为二等奖。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深入实际,及时采写了《徐一铜心铁胆打鬼子》、《日军在南营村屠杀无辜的暴行》、《抗战老兵马国强》、《邓小平在下堡》等4篇文章,全部刊载于《吕梁日报》,并获得一等奖。

永不松套 躬耕砚田不停步

凡上门求字者,他都能笑脸相迎,热情帮忙。20多年来,他无偿地为群众,春节、婚嫁、做寿、开业、乔迁等,写春联、寿联、接对、中堂、横幅、牌匾、楹联等2000余副。响应号召,多次于腊月二十七八,到大孝堡乡小圪瘩村,下栅乡东安生村,柱濮镇的庄里村、天福广场等地写春联,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称赞。14年来,为全国、省、地、市以至国外(美国休斯顿、埃及首都开罗)等地举办书画展览征稿写书法条幅;多次参加孝义市工商局、高阳农业科技园、盛世风情住宅区等书法笔会;为环保、供热、教育以及多次为全国纪念抗战胜利506070周年,共产党诞辰、共和国诞辰等书画展览赐稿。在2016年全国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伟人颂,中国梦”和全国99重阳书画展中,其作品均被评为一等奖。

为了让群众了解中国19个朝代264位皇帝的政绩等,于1995年用整整1年时间,弃休晨昏、不畏寒暑,写出长达800米的书法长卷。孝义电视台采访录像后,在央视《中国新闻》节目里连续播放3次,堪称书坛一绝,蜚声中外。2011年荣获“共和国功勋书画家”称号并获金奖。

传承文化 发展戏曲为人民

“满足人民需要就是我工作的出发点。”这是薛振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传承我国的古老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跃城乡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2002年,在他的提议并亲自操办下,在孝义市第一家率先成立了“孝义市晋剧、碗碗腔票友协会”。迄今已经坚持活动了14年。14年不平凡的日日夜夜,协会发展了会员(含乐队人员)180余名坚持每周246三次活动,共1680余次。

除此,他还多次深入到孝义市南营村、汾阳市小虢城村举办各类文艺活动。孝义市楼东村每年的群众文化艺术节,水一方、城隍庙、广场消夏晚会以及元宵节文艺汇演等120余场都由他策划、操办。他先后举办孝义市晋剧、碗碗腔票友大赛8次,参加比赛人数达800余人,为广大票友搭建了一个展示、学习、交流、提升戏曲艺术的良好平台。每次比赛,来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精彩的演唱征服了众多戏迷,掌声喝彩声连连不断,让广大市民多次饱尝了有滋有味的丰盛戏曲大餐。

他还组织了一支拥有有20余名演员的乐队。乐队经常被邀请参加婚宴、寿诞、开业等演出,成了城市和农村演唱戏曲的香饽饽。他组织成立的票友协会中有24名票友,数次走上山西卫视的《走进大戏台》,分别获得123等奖、优秀奖和周擂主。多年来,他为票友演出编写小戏、唱词、快板、小品等百余首,如《楼东步步高》、《妯娌四人游楼东》、《日子过的比蜜甜》等。

这就是老来的薛振华。有人曾说:“老薛应该颐养天年了,为什么还要这么忙!他究竟图了什么?”有人还说:“老薛是个老同志,觉悟高。”那么老薛的真实想法是如何呢?“我是一个老党员,趁我还能做一些事情。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老薛称。老薛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的承诺。老薛始终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这就是一个老党员的风采。

网友留言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