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同行--我与老干部工作结缘的那些年】苏树茂:我工作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我工作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我工作的最后一站是老干部局,2001年组织部的同志在老干部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宣布苏树茂同志任老干部局局长。
上任后一个月。前半个月我的办公室里每天都是人来人往,好不热闹。离休干部们来的最多,热情很高,我给他们沏茶、续水、递烟,认真听他们说事、做好笔记,询问一些没有说清楚的地方。离开时,他们表情自然是春风满面,而我却感到来自他们的寄托与希望,沉甸甸地压在我的肩上。后半个月,我到家住农村的离休干部家里,调查了解他们在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和要求。一个月过后,我给自己的任期定了目标:带领老干局全体人员,代表党和政府,最大限度地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各位老干部。具体讲就是在共性的待遇、荣誉、医疗、保健、服务等方面认真抓好落实,最大努力地让各位老干部过好晚年。
老同志亟待解决的问题立马办
兑现拖欠的“两费”。离休干部反应最多的是该调未调的工资,企业离休干部反应最多的是拖欠了四年的医药费报销问题。调研结束后,我第一时间成立了兑现“两费”工作组,核实离休干部在四年间该调未调的工资共计52万元;挨个上门收企业离休干部四年间未报销的“药方”共计18万元。将统计结果和调资文件复印好后,我起草了报告交给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问题解决的慢,我站在县委书记、县长办公室里“催”。经过多次“催”,“两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市财政解决了应调未调的工资拖欠费52万元,同时把企业离休干部的医药费纳入市财政,从根本上解决了医药费报销难的问题。
小“胸章”彰显大“荣耀”
和离休干部聊天时,他们都是谈苦难的岁月、坎坷的经历、辉煌的业绩、闪光的荣誉。怎样让他们赢得社会的尊重呢?为他们制作“胸章”。最终我们确定用直径4厘米的圆形,上铸“山西汾阳离休干部”,中间是离休干部的头像,下铸本人的出生年月日,材质是铜板镀金后塑封,作为他们的“胸章”,它就是佩在离休干部们胸前的“身份证”。我们邀请市委市政府领导给他们佩戴上胸章。佩戴胸章效果显著,焕发了离休干部本人的自豪感的同时,也唤起全社会对他们的尊敬。后来我们又争取到离休干部免费乘坐市内公交、免费进入影剧院、免费进入图书馆的优惠政策,让他们感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特殊关怀。
老同志个性化的诉求立即办
从省工会调回汾阳的李老,要求补领安家费,我带他去了太原找到省工会,结果如愿。从部队转入地方的靳老,要求享受“军转干”待遇。经赴原济南军区、吕梁市民政局调查取证,结果满意。从教师岗位离休的魏老,十多年怀疑自己的调资有问题,我先和人事局联系,带领他去人事局逐次核对后,消除了他多年的疑虑。从计委离休的关老,再婚后老两口经常纷争,经我上门调处后,起码能和睦融洽地过日子。从三泉公社离休的甄老,我第一次慰问时,他因膝盖骨质增生,拄着两根棍子,我回到城里找到残联,要了一副拐杖,马上送给甄老。这样,他走两步也足劲儿多啦……
我把这种工作方式,传递给老干部局的每名工作人员,叫“五个一”暖心工作法。老干部局形成一句问候暖心、一杯热茶尊敬、一张椅子让座、一条龙服务合心、一颗真心奉献。我在老干局工作期间,每接到老干部子女的讣告,我就带着花圈亲自上门吊唁。按民间习俗,先敬献花圈、上香、磕头跪拜并嘱咐一路走好,然后抚慰家属,告知子女办理有关待遇方面的事情。中央军委曾授予“民兵英雄”的陈正孝,毛主席在怀仁堂开会时奖过其一支步枪,发给其“八一纪念章”并设宴招待过。老干局在接到讣告后,我就前去吊唁,一进院就看见陈老的灵杦前摆着将直径4厘米放大成六七十厘米的胸章,陈老白净的脸庞、炯炯有神的眼睛正凝视着我,我上香磕头跪拜时已经泣不成声,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在老干部局工作数载,我有所得,来自离退休干部的支持和理解。现在回首,总觉得和他们没处够,为他们服务的还是少,不过我现在也会以个人名义去看望他们,他们已经不那么健谈了,但依然熠熠生辉,令人尊敬。我曾经是一个老干部工作者,我将永远是一名老干部工作者,我将无愧于“全国老干部工作者”称号。(作者:苏树茂 原汾阳市委老干部局局长)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