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登录
征文专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征文专辑

【一路同行--我与老干部工作结缘的那些年】李吉山:二十年老干部工作的点滴回顾

二十年老干部工作的点滴回顾

 

1982年5月,临县县委组织部成立老干部科,1984年3月建立老干部局,我从1982年到2008年辞去临泉镇离退休干部党总支书记,从事老干部工作二十多年。

临县是革命老区,1926年就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1939年解放,1940年建政,培养了大批老干部。根据国家规定,临县干部中符合离休条件的据不完全统计有960多人(含在职的和已经退休的),此外1949年全国解放后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多次配迁干部南下,支援全国各地。因此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都有临县籍老干部的足迹。

当时老干部局的主要工作是做好离休干部的工作,服务好离休干部,国家规定离休干部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从优。离休干部医药费实报实销。但临县当时的实施情况是,财政靠补贴,人民生活吃粮靠供应,生活靠救济。干部的工资长期拖欠发不了。在这种情况下,要落实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就成了最大的困难。当时离休干部的主要问题是离休费不能按时足额发放,住房补助发放不了,门诊住院费及时得不到报销,老干部没有活动的场所。为此多次打报告给省、地老干部局,并亲自到省、地老干部局汇报情况。在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来临县检查工作时重点汇报了离休老干部的困难,要求国家支援解决临县离休干部的问题,经多方面的努力,问题得到了一些解决,省财政给了离休干部建房费,在县城建了两幢老干部宿舍楼,安排了住公房的离休老干部。省财政和县财政给了老干部活动经费,解决了老干部活动室的问题。地区财政给了补助,解决了离休干部住私房的建房补助问题。

但离休干部的离休费还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医药费还不能实报实销。直到我离任时还没有得到解决,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做好老干部工作要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当时各乡镇都有老干部党支部,有一个副书记分管老干部工作,另外还有一个联络员,都由老干部自己选举产生,大多数乡镇都由同一人担任。县局每半年召开一次各乡镇党支部书记和联络员会议,汇报各乡镇老干部学习活动情况和老干部存在的问题,县局及时汇总情况向县委汇报,做到好的经验及时推广,问题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给老同志们解释,这样就能做到上下一致做好老干部工作。

90年代初期,退休干部也归于老干部局管理,老干部队伍更加庞大。为了活跃老干部的精神生活,我们组织老干部开展各种有益于健康的活动,如组织爱好文艺的离退休干部组成老干部宣传队,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城市农村的大好局面,人民生活的极大改善等,在县城、农村演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同时我们组织离退休干部每年“九九”重阳老年节,庆祝自己的节日,开展各种活动扭秧歌、闹会则,出演各种节目,做趣味游戏、乒乓球比赛、象棋比赛、麻将比赛、扑克比赛等等。

每年春节过后,在正月十五前组织离退休干部组成老干部秧歌队,在县城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增加节日气氛。

每年“七一”党的生日,组织离退休干部组成老干部歌咏队参加全县组织的歌咏比赛,曾几次获得第一名。

临县在外地工作的老干部,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省、市、自治区工作的县处级以上干部就有600多人。为此县委特别重视,曾在八五年由县委副书记秦继宝带队、副县长柳学耀、县计委主任高继恩,县社主任张开元,县委办薛青虎、县团委王育才,我们一行七人组成慰问团,到四川成都、重庆、武汉等地慰问老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了由厅局级以上干部参加的座谈会,由副书记秦继宝介绍了临县的情况,各位老干部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会议召开的非常热烈,与此同时我们看望了四川省委副书记杨万选,省人大副主任王敖,在四川养病的原西藏工委书记郭锡兰等。     

这次慰问受益匪浅,回县后及时向县委做了汇报,引起了县委的极大重视,决定召开全国临县籍老干部座谈会,随后邀请全国厅、局级以上临县籍老干部开了座谈会,县委书记李盘盛介绍了临县情况,老干部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接着又在太原召开了在太原工作的老干部座谈会,两次座谈会收获满满,随着县委在太原专门设立了联络站,专门收受老干部的信息。

这两次座谈会后,全国各地工作的临县籍老干部相继退离工作岗位,陆续回乡的越来越多,为此县委在宾馆专门设立了接待站,由专人做接待工作,受到广大老干部的好评。

总之,老干部工作事无巨细,涉及方方面面,要做好老干部工作,既要热情,又要认真;既要细心,又要有耐心;既要灵活,又要有原则。对老干部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要想方设法予以解决,不能解决的要耐心细微的予以解释。只要我们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真心实意做好每项工作,就能获得老干部们的认可和支持。

作者:李吉山  原临县县委老干部局局长


网友留言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