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登录
征文专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征文专辑

从门楼变迁感受幸福龙门(薛振堂)

    我没有去过南街村,不能赞它有多美;

    我没有到过华西村,无法夸它有多富;

    我更没有来过小岗村,不知道哪里的变化有多大,人民的生活多幸福。

    可我,曾经多次来过这美丽、和谐、富裕、幸福的三晋第一村——山西省河津市龙门村,真正感受到了美丽乡村、幸福乡村的魅力!

    你要让我说出龙门村有多美、有多富,请原谅我不能给你娓娓道来,我只能用两副对联来描绘;

    花海抱楼林,禹口涌春,把全面小康实现;

    龙门腾富浪,笑声在线,让复兴大梦成真。

    树绿绿,山青青,花花叶叶,翠翠红红,家家户户凭添虎气;

    天蓝蓝,水碧碧,业业行行,温温暖暖,子子孙孙勇跳龙门。

    这两幅对联的文字,浓缩了龙门村美丽和富裕,温馨与幸福。

    我每来一次龙门村,行走在宽阔的街道上,徜徉在高楼耸立的生活区里,都感受到了这里人民的幸福生活,是那么的美好,是那么的让人羡慕和向往。在他们的笑脸上,都洋溢着美满生活的甜蜜,透露出满足和安逸。这里的一切,都在吸引着我,让我感到惊奇,让我产生好奇,也让我大饱眼福,从而惊叹龙门村的巨大变化,惊叹龙门村的带头人原贵生的领导艺术和人格魅力,更让我为我们的龙门村成为三晋第一村、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十佳生态文明村、中国幸福村而感到骄傲、自豪。

    阳春三月,惠风和畅。龙门村,树绿花艳,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当我再次驻足在龙门村村门楼下,内心又一次感到震撼。这是龙门村的东大门,门楼造型为鱼跃龙门,门阔81.8米,高20米,号称中国最大、最宏伟、最美丽的乡村门楼,荣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站在门楼下,观赏这宏伟的门楼,脑海里产生了许多思绪,怎样才能说明龙门村是美丽的、富裕的、幸福的乡村呢?

    我不想用那些枯燥无味的数据来说明,我也不想用那些华丽的文字和语言来修饰,我更不想人云亦云地从表象去歌颂和赞美。还是宏伟的村门楼启发了我,我想,好,就从这门楼的变迁来感受解放以来龙门村的巨大变化吧。

    龙门村原名神前村,也叫口头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期改名为龙门村,取意鱼跃龙门,蕴含着龙门全体村民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建设一个美丽富裕家乡的美好愿望。

    解放初期的龙门村,原本都住在山沟沟里,到了1954年黄河暴涨,加之1957年和1958年两次黄河大泛滥,龙门村的千亩良田变为沙滩,村里的200多家房屋被洪水吞噬,村子的中心区域变成一片汪洋,大部分村民为了居住,不得不在山后的沟里打窑洞,所有的沟沟岔岔,梁梁峁峁,凡是能打窑洞的地方全都被村民所利用,人们居住分散,村子东西长约有十里之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全村不到四百户人家,半数以上住的是土窑洞,村子散、村子烂,村民生产生活很艰难。所有的群众和干部,都在为了吃、为了穿、为了生活而奔波,哪里还顾得上建设家园!

    这个时期,在龙门村里,看不到一个像样的家门楼。很多家庭的成员都是挤在一孔土窑洞里,窑洞的门前不是羊肠小路,便是山沟谷底,没有院子,没有院墙,更谈不上建造门楼!少数人家的窑洞前稍微宽敞一点,就在周围就地取材,用山里的荆条和柴棍编一圈篱笆,按上一个柴门,也就是很不错的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村民的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了保障,一些家庭逐步从土窑洞里搬出来,在比较平坦的地方建造有砖腿的土坯房,大部分土窑洞也进行了改造,加上了砖窑面和木门窗,一些人家还修建了砖窑洞。院落比较宽敞了,大部分人家都用土坯做了院墙。条件差些的,就顺势建个土门楼,按两扇结实的木门;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就费点事建造一个砖砌门楼,用一些木料,做个厦檐,用比较的木料做梢门,用红漆刷刷,在钉上铁关子,看上去就比那些土门楼结实多了,整齐多了,也美观多了。

    这个时候,村领导就带领大家通过多种渠道发家致富。许多家庭的院落体现自给自足的小而全的生活方式,利用有限的院落空间,养鸡、养猪、养牲口,配备了收割碾打的场院、马房、磨坊,有的还配有菜园子、水井等。不难看出,农民们从这样的门楼里进进出出,忙忙碌碌,生活的有滋有味,充满了希望的生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的沐浴下,龙门村开始焕发出了活力。家庭承包责任制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之后,龙门村的当家人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逐步走上了建设小康的道路。

    也就在这个时期,龙门村的居民居住发生了跳跃式的大变化,大部分村民开始建筑全院落的砖瓦房,有的还建起了二层小洋楼。这样的院落,门楼当然是它的门面,家家户户的门楼都建筑的高大宏伟,美丽漂亮,洋气气派。青砖砌面,瓷砖装饰,匾额装潢,对联醒目,石狮威武,再配上两扇鲜红耀眼的红漆铁大门,远远望去,一座座院落、一排排新房,矗立在龙门山下,好一个美丽秀丽的山庄小村。

    时间到了1996年,以原贵生为领头雁的新一代龙门人,接过建设高标准小康社会的接力棒,鼓足风帆,乘风破浪,大刀阔斧地发展集体经济和股份制经济,使龙门村的经济驶入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从而实现了经济大腾飞。经过短短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龙门村现在基本达到了“农村城市化、农民职工化、农业现代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途上,描绘出了一幅壮美的“新三农”画卷!

    让我们再次回到龙门村的村门楼细细欣赏和回味。这是一座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宏伟门楼,有两道米黄色瓷砖贴面的一道拱形飞架南北。门楼上方腾飞着两条巨大的金色蛟龙和五条形态各异的银色鲤鱼,金银辉映,穿云破雾,彩虹擎天。这座门楼,被称为“鲤鱼跃龙门”,寓意为这里是鱼跃龙门的地方,龙门村到今天,就像龙腾鱼跃一样,和谐、幸福,健康地奔驰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

    透过门楼往里望去,一座长18米,高2米的影壁矗立在大街的中央,红色花岗岩底座上,镌刻着十二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龙门”!这十二个大字,是龙门人的精神之魂,也是龙门人的理想王国。他们走的是共同富裕的道路,他们做的是集体经济。这座宏伟的门楼的建造,宣告了那些柴门楼、土门楼、简易门楼、砖门楼以及瓷砖贴面的高大家庭院落的门楼,从此在龙门村成为历史。

    我们走进这宏伟的门楼,一座城市化的村落映入眼帘。在宽70米的中心街道两旁,两排616栋的现代化漂亮居民住宅楼让人不相信这是一个农村。宽阔的街道、高大的楼房、瑰丽的广场、漂亮的礼堂、繁华的集市、秀美的公园,构成了一片像大城市一样设备齐全的居住小区。

    小区里,树木葱绿,百花争艳,亭榭遍布,花坛错落,假山俊秀、雕塑玉洁、池水清凌,阁廊迂回,湖光山色,碧波荡漾,草木繁盛,鸟语花香,给人一种幽静舒雅、清新爽朗的感觉,

    生活在这样美丽环境里的农村,他们能不幸福吗?生活在这样设施齐全的小区里,他们的家园不美丽吗?

    是的,龙门村的人们是幸福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让龙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过上了天堂一样的幸福生活。

    他们不愁没有住房,小区的住宅楼,水、电、暖、煤气,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就连喝水泡茶的开水,也不用自己烧,由专用的管道满足供应。

    他们的孩子不愁上学难,从幼儿园到初中,全部都是免费上学。考上了大学,村里还有奖学金,不怕付不起学费。

    他们没有就业的担忧,龙门村的大学生人才不怕外流,所有的村民不会让外出打工,四处漂泊。村里的诸多企业,能满足各种各样人才对口就业岗位,只要你有才华,只要你有本事,只要你肯付出,只要你肯工作、埋头苦干,这里一定有你施展才华的平台。

    龙门村的青年没有因为买不起房子,拿不出彩礼而娶不到媳妇的担忧。只要你到结婚的年龄,村里就分给你结婚的洞房。你有固定的收入,年终还有分红,你过门的媳妇,可以安排到企业工作,让你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结婚,美满幸福地生活。

    龙门村的村民不担心看不起病,不管你患了多大病,在医院花了多少钱,国家报销后剩余的治疗费用,村里全部予以报销。

    龙门村的村民不担心养老难的问题,除了国家按月发放的养老保险款,村里还按照既定的标准,对60岁、70岁、80岁、9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发放固定的养老费用,最多每年可以拿到五六千元。

    龙门村的生活功能配套齐全,市场、银行、学校、医院、移动公司、公交班车等等,应有尽有。

    龙门村的文化设施全面完善,公园、广场、图书馆、礼堂、党员活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警示教育馆、村史教育馆、民俗博物馆、新龙门客栈、大禹文化广场……

    龙门村村民的业余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五彩斑斓。吹拉弹唱、剪纸绘画、挥毫泼墨、撰联写诗、演讲比赛、载歌载舞,都有你学习和展示的场地。每年一届的大禹文化节,全体村民大亮相,人人拿出自己的绝活,个个亮出自己的本事,家家展示自己的节目。大禹文化节期间,龙门村彩旗招展,鼓乐喧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沉浸在欢乐、温馨、幸福、和谐的喜庆之中……

    看不完来,说不完;夸不够来,赞不尽。从门楼的变迁,从家园的变化,折射出龙门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艰难历程,透视处龙门村以原贵生书记为带头人的雄心壮志和改天换地的伟大魄力,他们凝心聚力,艰苦创业,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把一个现代化的高标准的小康农村,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生态龙门村,山青水秀,繁花似锦,天朗气清,四季如春。

    富裕龙门村,四轮驱动,集体经济,生意兴盛,共同富裕。

    和谐龙门村,沐浴春风,齐心协力,团结友爱,和睦一堂。

    美丽龙门村,画在村中,人在画中,不是天堂,胜似天堂。

    幸福龙门村,活力四射,美丽绽放,心旷神怡,喜气洋洋。

    发展的龙门村,终于圆了自己的梦!

    这正是;

    小康画卷正铺开,幸福挥毫,和谐落款;

    大禹遗风犹拂动,龙门溢彩,国梦飘香。



网友留言评论

0条评论